描述

上海世新律师事务所

Shanghai Shixin Law Firm


上海高院发布服务保障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工作报告

浏览: 作者: 来源: 时间:2022-11-27 分类:新闻
吴金水表示,下一步,上海法院将紧紧围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司法需求,加强与长江经济带沿线长三角地区各地法院的协作和各相关单位的协同,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司法资源配置创新服务保障措施提升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方面继续持续发力,努力在推动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更高水平繁荣上,作出上海法院的应有贡献

上海高院发布服务保障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工作报告

信息来源:上海高级人民法院

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战略,服务保障好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20221010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上海高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上海法院服务保障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工作报告和典型案例。上海高院副院长吴金水、海事及海商庭庭长金晓峰、研究室主任郑天衣出席发布会并介绍相关情况。上海高院法治宣传处处长、新闻发言人李则立主持新闻发布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约监督员、媒体记者等30余人线上参加。此次新闻发布会系上海法院司法服务保障区域高质量发展系列发布会的第12场。
   
工作报告显示,2017年至2021年,上海法院共受理各类涉长江经济带一审案件81.3万余件,涉长三角区域一审案件53.1万余件,案件量呈增长态势。在涉长江经济带一审案件中,从案件性质来看,民事案件最多,共计759108件,占比93.3%;从当事人跨省分布情况来看,涉及江苏、安徽、浙江三省的案件分别为221972件、169298件、164733件,数量位居前列;从涉案纠纷类型来看,信用卡纠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数量靠前,分别占比26.65%10.9%9.16%。相比民事案件增长而言,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总量有所下降。
   
工作报告指出,上述数据反映出随着长江经济带建设,尤其是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深入,区域内当事人的民商事往来更趋频繁、经济活动与社会生活的融合度更为紧密,与此同时平安建设和社会治理能力、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稳步提升。其中,尤其是长三角区域三省一市间的经济和人员交往密切程度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在纠纷解决和营商环境建设方面对司法服务保障具有较多需求和较高期待。
   
针对上述案件中出现的环境资源案件明显上升、大标的额海运案件比重增加、不正当竞争纠纷增长明显、涉众型金融犯罪与证券投资者群体性诉讼增长等特点,近年来,上海法院以“高质量”“一体化”“大保护”为关键词,主动作为、精准施策,不断提高司法服务保障水平。
   
吴金水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作了详细介绍,一是聚焦“高质量”,重点强化知产、金融、商事、海事审判职能,服务科技创新、产权保护、立体交通、产能优化、市场退出、扩大开放,助推上海发挥核心城市功能和龙头带动作用;二是紧扣“一体化”,着力加强长三角地区各级法院之间的司法协作交流合作,在跨区域重大案事件联合处置、审判执行联动、跨域诉讼服务、信息化应用共享、法律适用统一等方面形成一体合力;三是围绕“大保护”,全面加强环境资源生态司法建设,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推动生态环境多元共治,为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绿色转型提供司法助力。
   
新闻发布会通报,截至目前,上海法院积极推进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诉源治理,仅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一家,就已依托涉外商事纠纷“诉讼、调解、仲裁”一站式解决工作室,成功调解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各类涉外商事纠纷700余件,被国家发改委列为成功经验予以推广;委托江苏、浙江、安徽法院执行1.6万余件,接受委托2.4万余件,联合曝光失信被执行人460余人,应用“刑事案款核发平台”核发案款47亿余元,执行协作成效明显;长三角地区法院联合发布两批38个典型案例,促进区域适法统一取得新进展。

    长三角地区经济活跃、交往密切、人员往来频繁,受本轮新冠疫情影响也相对较大。郑天衣介绍,疫情期间,上海法院充分运用全流程网上办案体系建设成果,引导当事人网上立案、庭审、执行,通过青嘉吴、嘉昆太等三地法院共享法庭通道,形成异地线下线上相结合的跨域诉讼新模式;强化涉疫司法政策供给和裁判规则指引,制定发布服务保障指导意见、若干意见以及法律适用系列问答;依法妥善审理涉疫纠纷,并陆续发布三批次26个服务保障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典型案例、四批次40个服务保障民营企业典型案例,在助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新闻发布会上,金晓峰通报了典型案例情况。此次发布的典型案例分为审判案例、工作案例两类。在10个审判案例中,有4个与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相关,涉及大气污染、长江禁渔、非法采砂等方面,案件类型包括了环境公益诉讼、刑事附带民事赔偿、行政诉讼等,体现了依法惩治生态违法行为、支持行政机关履行生态行政执法职能、预防性、恢复性司法和多元共治的裁判理念。

    如在中华环保联合会提起的一起大气污染公益诉讼案中,法院经协调区生态环境局、区财政局共同参与,促使原、被告达成大气污染替代性修复方案,打造了“公益诉讼磋商协议+财政账户专款专用+专业化环保监督+社会化治理”的生态环境修复示范模板。
   
又如,陶某诉宝山区水务局、宝山区人民政府行政处罚及复议案中,针对《长江保护法》《长江河道采砂管理条例》的不同规定,法院优先适用位阶更高、罚则更严的《长江保护法》,支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保障了《长江保护法》的有效实施。
   
而在10个工作案例中,司法服务保障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成效明显。如上海海事法院发布长三角海事审判白皮书,护航江海航运经济发展,获得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批示肯定。又如,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法院创新审理模式,破解跨域道路交通事故异地理赔难等问题,将道路交通案件调撤率从不足20%提升至接近90%,居于上海法院前列。
   
吴金水表示,下一步,上海法院将紧紧围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司法需求,加强与长江经济带沿线、长三角地区各地法院的协作和各相关单位的协同,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司法资源配置、创新服务保障措施、提升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方面继续持续发力,努力在推动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更高水平繁荣上,作出上海法院的应有贡献。